-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年秋季招聘临聘教师面试成绩公示 2024-08-23
-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年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体检合格及考察公告 2024-08-14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2024-07-20
- 安顺一中学子圆梦北京大学 | 高考录取快讯(一) 2024-07-16
-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从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读懂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2024-07-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024-07-16
- 【更新】一中·招生 │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方案 2024-07-10
- 一中·招生 │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方案 2024-07-05
最新动态
把握好“七一”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气磅礴、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思想深邃、统揽全局、放眼未来,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尤其是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概括,意深旨远,字字千钧,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鲜明品格和光荣传统,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个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进程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这一庄严宣告,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次集中表达,既面向全党全国人民,也面向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宣示了我们如期实现了对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的政治品格。这一庄严宣告,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性总结,是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百年党史主题归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这一主题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是党的奋斗历程与民族历史运动的交汇融合,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这个角度来归结的。它既是百年奋斗的目标,也是百年奋斗的过程,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体。作为历史脉络和主题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百年党史的四个阶段,形成清晰完整的党史理论逻辑框架,使我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得更加清晰。
四个历史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历史阶段,并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用“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庄严宣告”,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四个历史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历史贡献。形象地说就是:救国大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开天辟地;建国大业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天换地;富国大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翻天覆地;强国大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惊天动地。
将百年党史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是讲话蕴含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不同于以往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分期,新的历史划分更加科学精准地概括总结了党的百年历史,为党史理论研究提供了总纲和框架,对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面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也是面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宣言书、动员令。
百年奋斗不息,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每个时期接续奋斗,一步步地将民族复兴推向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一个精神: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总结为32个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可以说为百年党史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找准了开端和源头,丰富并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升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守护并弘扬好这一“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党的精神谱系的“活水”就能充分涌流,党的精神脉络就能不断延伸拓展,党和国家事业也就拥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
“九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提出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的“九个必须”。
“九个必须”的重大创新在于,它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遵循,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九个必须”为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新征程上如何走好新赶考之路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九个必须”的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新成果、理论新表达。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全国人大组织法作出修改,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进法律,为更好践行全过程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立场、路线所决定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是打破西方民主话语霸权、彰显“中国之治”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可以有效防止西式民主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问津等现象,既保证人民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保证人民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真正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贯通起来。
“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首次提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求,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民族智慧、契合中国实际;另一方面,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才能使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与当代社会需求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两个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即我们创造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文明形态,它是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基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全新文明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突破和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创造”的重要论断,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意义,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光明前景,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总书记在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向全世界庄严宣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目标前进的责任担当,为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为中国牢牢占据国际道义高地、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为我国构建强大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它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价值,而是人类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形成的最大公约数,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历史大势没有变。只要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人类就能够真正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除上述十大创新点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作出了一些新论断新概括,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首次对“能、行、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如“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首次提出“不变味”的要求,彰显了“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的坚定决心;如“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将“赶考”这一重要课题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以上关于“七一”重要讲话理论创新点的梳理,只是笔者个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会,并不足以涵盖讲话蕴含的所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刻理解、科学把握讲话中蕴含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更好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七一”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理论创新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